缝纫客维修问答
工业缝纫机维修,机修工问答
缝纫客APP
(安卓)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缝纫客(缝纫客QQ群:754889794)
查看: 218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包缝机维修杂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7 14:43: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包缝机在缝制行业的使用量上是仅次于平缝机的第二大机种。1859年,美国古得斯(Goods)和米勒(Miller)发明了501单线包边线迹(图1)缝纫机,采用一根机针和两根叉针配合而成(图2)。1860年,雅果布·施坦纳(Jacob Steiner)发明了502双线包边线迹缝纫机,至1897年,约瑟夫·美罗(Joseph Merrow)发明了三线包缝线迹的缝纫机,这样包缝机的成缝研制基本定型,美罗的产品至今仍处于行业顶级水平。

图片

(图1)
图片

(图2)

大约在1890年后,美国友宁公司生产出机针垂直于针板平面的15400型第一代三线包缝机(图3)。第二代包缝机出现在1915年前后,是美国胜家公司生产的81型(图4),第三代产生于二战期间,也是由胜家公司研制成功的全自动润滑型,在包缝机技术发展上是一大飞跃。以后的几代产品在主要结构上没有明显创新,只不过添加了上下同步送料、自动剪线、吸尘等电控、气动装置。

图片

(图3)
图片

(图4)

包缝机体型简洁、结构紧凑,修理复杂系数在2 ~ 2.5之间,有关它的常规调试标准在产品技术资料上都有说明,这里不加以赘述。

本文旨在结合自己实践中遇到的具体情况,从几大成缝机构入手,讲一些非常规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大家分享经验,共同进步。

1
针杆刺料

先从针杆刺料说起,包缝机的针杆不同于平缝机,它为了满足成缝要求,下降时是倾斜的,一般向后倾斜20 ~ 23度(图5)。美罗公司的第一代产品60型机种机针是圆弧形的就是这个思路,因为如果不倾斜,则弯针倾斜的角度必须大才能满足成缝条件,这样弯针的运动空间必须加大,导致机壳无效空间变大,所以这种设计只在第一代包缝机上出现过,以后就再也没有使用过。

图片

(图5)
第二代包缝机结构简单,没有自动润滑系统,速度不能大幅度提高,但它有一个后来的包缝机没有的优点,就是它的针杆行程是可调的,方便维修。这个机构最重要的调整是针杆高度,一般不同的机器说明书上都有各自的标准,这里要说的是在实际作业中大家都会遇到的四线包缝机在左针线已调得很紧的情形下,表面上看线迹也很美观正常,但用手扒开两层面料后感觉机针线仍收得不紧。碰到这种现象,除了检查下弯针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把针杆稍许向上提升一点点,这样情况就会大有好转。

维修机器时我的体会是针杆宁高勿低,比如说使用相同的机针,有的机器缝制后有针洞,有的正常,这就与针杆高低有关。


2
挑线机构

再来说挑线机构,弯针挑线简单明了,不重点讲述,主要说说机针线挑线。因为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机针线挑线的调节对出空线辫很关键,虽然说空线辫和针板小舌、压脚、主送料牙、弯针与机针的位置都有一定的关联,本文在假设面料上作业正常,没有跳针断线的前提下,无法正常出空线辫。

遇到这种情形,不必调节或更换任何零件,只要调整挑线杆,在机针从最低点回升时,挑线杆恰好开始向里(远离操作者方向)打线,也就是让机针从最低点向上运动到离开针板平面时,针孔至上过线孔这一段的线都是笔直的,这样的话就算针板小舌不理想,空线迹出来也很自然顺畅。对于五线包缝机上的链式线辫不正常的情况也可参照这个原理解决。


3
送料机构

至于送料机构,大部分的包缝机送料和抬牙凸轮在主轴上都有定位平面,也就是说送料轨迹是固定的,凡是维修工或者操作工都会发现包缝作业时在同样的面料上不同的部位——横丝、直丝、斜丝,缝制出来的实际效果是不一样的,尤其在凸形和凹形部位区别更明显,遇到缝制质量要求高的情况,对机修人员是一种考验。

笔者在三十多年的维修生涯中,发现兄弟有一款包缝机设计得较好,它牙架旁边的凸轮可以调节,稍微改变一个凸轮位置可以达到在不同部位缝制出成品基本相同的效果。

这里顺便把压料和切刀机构简单讲一下,因为这两个机构也直接影响送料,一般情况下压脚在不碰机针和上刀的前提下尽量靠前装,遇到较厚的面料时压脚调成前低后高,这样有利于进料。还有压脚小舌的宽窄长短和针板小舌一样对于缝制不同的面料很有关系,压脚前端的压线片对出空线辫至关重要,不要随意拆掉。至于切刀,上刀宜高不宜低,特别在缝制厚料时,上刀的高低也会影响送料的顺畅与否。


4
勾线机构

最后讲一下勾线机构,上下弯针的标准位置一般修理者都一清二楚,这里不加赘述。现在包缝机发展蓬勃,机型众多,弯针也五花八门,但就我维修过的众多机型而言,以前双工GN6型(图6)的弯针设计对维修来说最便捷,因为它的上下弯针的高度及角度调节范围广,特别是上弯针摇杆外置式及导套偏心式设计,使维修方便快捷,对于厚薄面料的适应性广。下弯针的偏转角度对缝制影响很大,个人经验是上下弯针分别运动的弧形曲线(图7)轨迹相交时的夹角太小不利于出线辫,太大容易跳针。

图片
(图6)
现在市场上的包缝机下弯针角度基本上不可调节,可惜随着上缝四厂的停产GN6也慢慢退出了缝制舞台,现在国内都在仿制台湾款及日本款,其实如果把GN6的有关零部件优化一下,油底盘改进一下,让机器减少机械磨损,增加密封性能,它是完全可以和进口产品竞争的。
图片

(图7)
记得当年做针织的六角帽,除了兄弟EF4型(图8)外,其它著名的国外品牌都敌不过GN6,就拿后来合作研发的GN7(图9)来说,市场受欢迎程度远不如GN6。还有对于一些三线包缝要求布边下卷的缝制,我们常常会发现针板小舌磨窄后直料边缘卷得完美,而横向的布边往往下卷不理想。遇到这种情况,我的经验是把上下弯针的相遇点(图10)右移少许,同时减少上弯针的伸出量,增加上弯针的高度,这样会很好地满足缝制要求。
图片

(图8)
图片
(图9)
图片

(图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论坛|Archiver|缝纫客,工业缝纫机维修问答

GMT+8, 2024-11-25 22:21 , Processed in 0.048016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